在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,亲密关系是最重要的,因为亲密关系是所有关系的模版。这里的模版不是指亲密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:很多人并不与亲人/伴侣拥有质量很高的亲密关系,但他们可能因此会努力寻求与其他人建立关系,甚至亲密关系(叛逆的青少年们),这也正好说明了亲密关系是很重要的。而是指亲密关系的形成以及形成以后的相处模式是其他关系的模版。
我认为任何一段关系的基础与决定这段关系质量的关键就是信任。没有信任的关系,就是互相算计互相利用的,而且这些计算是不讲底线的,没有规则、道德约束的。比如老太太倒在地上,如果人们彼此不信任,就不会有人去扶,无论道德如何去说。所以法律的制定,天生的血亲给了人们一定的信任,让人们有机会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,也同样有可能在渐渐地消磨中消失殆尽。
亲密关系需要更多的信任,甚至是无条件的信任。父母是孩子一开始最信任的人,也是最亲密的人。孩子从与父母的相处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中慢慢学会了什么是信任,以及彼此信任下的相处模式。当孩子长大后,ta会由此推彼,从这段亲密关系中学习如何给予别人信任,在失望/没有满足到预期后,如何仍然保持对其他人的信任,从而收放自如。这份收放自如的底气与从容则来源于从亲密关系里得来的安全感,以及经验:亲密关系里也不是永远都能做出符合对方预期,甚至稍损信任的事也时有发生,但亲密关系一般有自愈功能,当我们身处这种关系里时,即是偶遇挫折,也会仍然相信对方会弥补短暂失去的信任。这种一来一回的经历与经验(基本上是每一集 Modern Family 剧情的高度概括)都会加深安全感,不断的积累信任的堤坝。
所以当孩子与父母并没有建立起很强的亲密关系时,会出现哪些问题呢:
- 强烈的不安全感,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是可以信任的
- 抑或突然地发泄似的对一个人赋予强烈的信任,然后在与ta交流中不自觉地去寻找并放大那个人不值得自己信任的点,然后又陷入更大的失望。循环往复下,就回到了上条。
- 没有边界感,把握不了什么对谁应该信任多一点,对谁应该少一点。把对不那么值得相信的人受到的伤害转移到对值得信任的人。
- 一旦有怀疑的情绪,不值得信任的感觉,很难克制去延伸到自己受到或关注过的最坏情况,从而过早地得出结论,“顺利”地进入不信任的循环。
- 信任是双方的,一旦一方表达出不信任,再宽容再容易信任人的人也会稍微退缩一点。如果一直表达对对方的不信任,那对方也会渐渐对你失去信任,然后又陷入不信任导致更不信任的循环。
总之,就是不会建立与他人互相的信任,从而很难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。即使处于一段所谓的亲密关系,也不是建立而来的,而是假设而来的,最后也会随着假设/预期的无法得到立即的满足而渐渐被瓦解。这种被瓦解一般先是在自己脑海里演绎过并已经瓦解了,然后ta再放佛被刺痛一般跳出这段“亲密”关系(默默淡出或立马跳出)。这种跳出往往除了会损害对他人的信任,也会伤害对方(见1-3)。
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状况呢:习得性无助
- 人类会透过了解事物间的(或者自己总结的)因果关系以及行为对周围造成的影响,从而学会如何操纵及适应环境,切合生存需要。这是一种人类本能:动物们会争夺交配权,食物权,领地权,人类一般是通过解释世界,让自己生活得更好,更安全,从而可以间接地争夺动物需要的那些权力。伦理,科学,历史,哲学,都是想解释一些事情。
- 但假若一旦我们遇着事了,突然发觉我们之前的解释不再存在,行为便会立刻变得好像没有意义,因为行为反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这种情况会引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,被称为习得性无助。在亲密关系中,习得性无助一般发生在比如小孩想喝奶,但妈妈不在,小孩一开始会尝试很多次找妈妈,后来就不找了。长大后,ta想出去玩,但爸爸一直工作忙,一开始还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出去,后来也不问了,即使爸爸空闲下来了,也不再问了。小孩一开始都是有对自己的事物认识的,但自己总结的道理发现不太对,就感觉很无助,时间久了,次数多了,就变成了习得性无助。习得性无助的后果就是容易放弃。这种容易放弃变成了习惯,变成了人格,然后被套上完美主义,拖延症的外壳,会延伸到交往和做事上。
这种对解释权的渴求也可以解释强迫症,pua,控制欲强的人为什么会存在了。
- 解释权非常重要。当自己的想法与认知与其他人或者环境发生冲突时,人们会本能地保护自己的解释权(虽然这种本能我觉得可以被克服),就像动物本能地保护自己的领地与食物:当解释权会出错这种可能性被搬上台面时,人们都会恐惧,因为这危机到ta的生命了(别忘了,人就是在靠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活着啊)。面对恐惧,人第一反应一般是否认,而不是面对。
- 这种保护、对安全感的需求、以及获得最终解释权的欲望可能促使ta更进一步:强迫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解释权。只有这样,ta才能心安,才能觉得世界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,不用再费劲地与世界保持同步,同时也像动物一样,获得了别人对你解释权的认可。在自己的观念与环境发生冲突时,对解释权有强烈需求的人就会改变环境(就像很多强迫症的人)。这种人因为对自己的解释权看得过于重要,因此也很难信任另外一个人,因为信任意味着在面对不确定性很强,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时候放弃自己的解释权,用别人的解释权。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:越执念于自己,越不相信别人,越觉得别人不可相信,越执念于自己。
那怎么缓解甚至客克服习得性无助,怎么抑制自己的控制欲,或者怎么摆脱控制呢?我现在能给出的答案来源于加缪的西西弗神话。